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看板

    中科院物理所专家报告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 本站

    时间:2014年11月27日(周四)15:45-18:00

    地点:物理馆323会议室

     

    报告题目1:现代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报告简介:近年来,电子显微学在新型超导材料,多铁材料和相关结构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另外,多铁材料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铁性(如铁磁性,铁电性,铁弹性等),并可以通过不同自由度之间的耦合产生一系列新效应和新现象。在本次报告中,我们主要关注Fe-基本超导体和新型铁电材料的微结构问题。主要包括:(1)球差校正电镜的发展;(2)Fe-基超导体的结构研究;(3)电子型铁电体LuFe2O4的结构相变和电荷序;(4)Fe2OBO3中的铁电畴及磁电耦合效应。这些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能和电子-声子耦合,电子关联效应密切相关,涉及到很多方面重要的结构和物理问题。

    报告人简介:李建奇,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5-1996年德国Max-Plank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7-2000年日本无机材料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01-2002年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Research Associate。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的探索和重要结构问题研究。在国际主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论文200多篇。他人引用累计超过1600次。国际邀请报告30多次。曾获百人计划(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团队成员(2002年)。 联系电话:010-82649524   E-mail:ljq@iphy.ac.cn

     

    报告题目2:氧化物阻变存储效应的物理基础

    报告简介:基于金属氧化物的阻变存储效应在信息存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其物理机制尚未明确,并存在稳定性的问题。我们提出运用电致发光技术作为阻变过程中导电通道的形成和湮灭的表征手段,并结合原位显微成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实时观测到阻变过程中导电通道的产生和湮灭的动力学行为,得到关于导电通道的一些新结果,进一步理解了阻变过程的物理图像,并极大提高了存储效应的稳定性。

    报告人简介:赵宏武,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物理系,1997年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在德国马普金属所作访问学者,2001-2003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作研究助理。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固态量子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1. 阻变存储器(RRAM)的材料、物理机制;2. 自旋电子学物理和材料;3. 新型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973、863和基础研究中长期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以及 Nature Physics 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报告题目3:电子为什么这么重? —真空、物质的起源、与超导

    报告简介:报告中将介绍几个重要物理概念的历史发展,这些概念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涵盖了遥远的宇宙到我们身边的凝聚态物质。一些在时间长廊中日渐清晰,一些如侠客般只在关键时刻出现并随即隐去,又有几朵乌云正飘浮在物理学的天空,似乎在酝酿着新的暴风骤雨。

    报告人简介:杨义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1997年入学北京大学物理系,2007年获得德国马普固态研究所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回国加入中科院物理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关联电子理论,发展了重费米子二流体理论,在Nature、PNAS、PRL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