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看板

    中科院物理所李永庆、梁文杰、杨义峰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19

    来源: 本站

    江安校区报告时间:2016年10月21日(周五)下午14:00-16:00

    江安校区报告地点:一教B座B403室

    望江校区报告时间:2016年10月21日(周五)晚上19:30-21:00

    望江校区报告地点:物理馆323会议室

     

     

    报告题目1:量子霍尔效应与拓扑序

    报告简介:本报告将结合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量子霍尔效应研究的历史及其在拓扑绝缘体等新型拓扑量子物态的发现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报告人简介:李永庆,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分别在天津大学物理系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2008年,在德国马普固体所Klaus von Klitzing研究部做访问学者。2008年回国参加中科院物理所崔琦实验室的建设及研究工作。2011年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量子输运。

     

    报告题目2:单分子器件和纳米尺度电荷输运

    报告简介:单个分子和纳米尺度的材料与传统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的物理过程(如能量吸收与转化,传感,量子计算等)都发生在纳米尺度甚至单个分子的尺度上。在单体级别上研究材料的电子输运和转化,对理解相关机理和改进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介绍突破尺寸极限下的电子传输中的量子特性和奇异性质,并介绍世界上最小的单个分子构成的晶体管中的新型器件特征行为和潜在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梁文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负责人。1996年、199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和硕士,2005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伦兹伯克利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回国加入物理所。主要研究在新型纳米器件及单分子晶体管中的电子输运性质,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由单个分子构成的晶体管的电子开关并研究了其物理特性。在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文章24篇(其中一篇为Nature封面文章),他引5000余次。已获三项国际发明专利。参加众多国际会议并作邀请报告。担任纳米通讯等杂志审稿人。与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McGill等有广泛合作。

     

    报告题目3:多电子系统的集体行为与演生论的世界观

    报告简介:20世纪是还原论的世纪,21世纪则是演生论的世纪。凝聚态物理多体量子系统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粒子物理的崭新的世界观,告诉我们物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着各自的鲜明特色,服从本层次的独特规律,无法用终极理论简单推演得到。本报告将简要介绍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奇异物理,展示电子由于强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集体行为。这些行为如此奇异,在100年前曾战胜了人类最杰出的头脑,今天仍然要求我们发展新的概念和学术语言。有意思的是,这些研究同时也为认识时空本性、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帮助我们触摸到新的思想领域,克服加速器无法跨越的能量鸿沟。

    报告人简介:杨义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7年获德国马普固体所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回国加入物理所,2014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16年“百人计划”终期考核优秀。主要方向为强关联理论和数值研究,提出了重费米子二流体理论和Fano干涉效应,铜氧化物“扭折”的多体机制,量子电偶极液态等。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Nature 1篇,Nature子刊2篇,PNAS 5篇,PRL 6篇,ROPP综述2篇等。。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10.19